明代疆域囊括汉地 ,明初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 ,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
并且,在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据《明实录》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但是,大部分学者认为实际逾亿,也有学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两亿... ...
(资料图片)
都知道,明朝是继元朝后的朝代,也是汉人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但是,令笔者无语的是明朝十六帝,大半是昏君,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竟然没有发生过一次来自内部的大规模战争。这让笔者对这个王朝的创造者朱元璋产生了好奇,今天笔者就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朱元璋的明朝。
大元开国五十年,他的疆域最远时到达欧洲多瑙河,笔者认为它的强大远胜过汉唐。但是,笔者也认为,人最应害怕的不是战争,而是和平后滋生出的堕落。元朝虽然地域辽阔,但是,由于它缺乏治理疆域的能力,所以,随着时间流逝,在蒙古人的第三代带头大哥死去后,蒙古人就开始变得意娇志满,但汉人却在元的等级制度下痛苦的挣扎。
每当他们跪在蒙古贵族脚下祈求饶恕时,他们的内心却都在想,怎么样才能够打败这些可以横扫天下的蒙古铁骑?元朝宰相脱脱认识到:如果要彻底征服汉人,那么,就不能一直对汉人采取迫害政策,脱脱因此发布了一系列可以缓解蒙汉矛盾的政策。当时黄河泛滥,两岸百姓成为流民,但朝廷里面却还在纠结要不要修缮黄河大堤,这样的统治阶级在现在人看来实在可笑。
在蒙古人无尽的压迫下,汉人无法忍受,元朝统治下的中原大地终于发生了"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农民起义。
朱元璋出生在农村,祖上也是八代中下贫农,他的兄长在他小时候就因为饥荒饿死,他的父亲在他十岁时也因饥饿而死。在史书中,英雄自出生就与众不同,儿时的他在和汤和等人的交往中,众人都认他做老大。虽然儿时被众玩伴推举做头领,但是,朱元璋毕竟是穷人出身,他的父母饿死后,他也只能与哥哥分离各自逃难。
之后,朱元璋为了活命只能出家皇觉寺,但是,寺庙必经无法容纳众多的僧人,于是,他被派遣出去云游讨饭。在这个云游的过程中,朱元璋见到了世间百姓的困苦,这也为他以后的行政制度设定建立了基础。回到皇觉寺后的他,因为汤和的信被别的僧人看到,他不得不加入农民起义的潮流当之中。可能由于他的长相太不一般,刚入伍后就被郭子兴收为亲兵。
由于,他的表现非同一般,于是,很快就被升至副帅,但他渐渐的发现郭子兴的眼界过于狭小,而他却放眼于天下,于是,他找理由离开了郭子兴开始了他自己的征战。离开郭子兴后的他占领了一个城镇,开始了经营自己的团队。在这座城中他邀请到李善长,从这座城开始了他自己第一次的善待百姓。安顿好自己的大本营后,他便紧接着进攻周围的城市扩大自己地盘。
在他进攻采石矶时他收获了常遇春,之后,他就占领了元朝重镇集庆。在朱元璋发展的同时,起义军的结构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东南张士诚、湖南陈友谅、南方方国珍、北方韩林儿的格局。并且,在与元朝的决战之前,起义军们开始了互相吞并。同是贫苦出身的两个人为了争夺与元庭的决战,双方在鄱阳湖开始了大战。
朱元璋兵二十万,陈友谅兵六十万,陈的船队如山是当时世界上最大船只,朱元璋的战船全部由渔船改造。两人的军事实力相差如此巨大,但是,两人团队的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朱元璋名义上所属于小明王,朱陈开战之前小明王被元军包围,朱元璋亲自带领军队前去营救,因此,在朱的精神感召下他的军队秉承着忠义。反观陈友谅斩恩人,阴谋杀死自己的主子,军队人心一直处于浮动。
战斗初期陈的汉军就在洪都攻防战中失利,六十万人进攻八千人防守的洪都,竟然攻打百余天而未能攻下,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陈的军队并不齐心。但是,陈没有去考虑兵将为何不齐心,只知将兵败归咎于兵将怕死,而没有去安顿军心扫去军士间浮动气氛,这是陈败于朱的第一步。随后,陈友谅率军进入鄱阳湖要与朱元璋决战,他想利用自己战船优势来战败对手,但朱元璋也很快就发现陈友谅战船弱点,双方因兵将、装备各有优劣,而在鄱阳湖中相持不下。
从陈友谅刚得势就将徐寿辉杀死,就能看出这个人不能隐忍没有耐性,因此,这场陈朱之战也注定了陈的失败。在鄱阳湖相持不下的两人,各自暴露出自己的本性:在对待俘虏上,陈友谅将俘虏全部杀掉,而朱元璋则优待俘虏。这使得朱元璋军队士兵宁死不愿被俘,而陈友谅的士兵本来就不服陈的言行,因此,朱的战斗力暴增,他的优势也逐渐占据了上风。
最终,这场战役以陈友谅身死南湖嘴而结束,而朱元璋则开始了他驱除鞑虏争霸天下的征途。
朱元璋自建立起自己的势力的之初,就采取李善长"高筑墙,广纳粮,缓称王"的建议。打败陈友谅以后,长江以南再也没有能够与他比肩的势力,他很快又将张士诚的势力消灭。打败张士诚后的他,开始直面对抗元朝的大军。虽然,这时的元朝军队已经恢复了一些蒙古人原本的战斗力,但是,朱元璋是从无数的起义军中涌现出来的真正枭雄,他军队战斗力已经是起义军中顶尖的存在。
之后,朱元璋在集庆称帝,将集庆改名为南京,但他并没有马上对元朝发动战争,而是让手下编写年历,让百姓春种秋收有所依据。年历编写完成后,朱元璋才下命北征,并且,让负责北征的徐达将年历带到北方。也正因如此,徐达在北征中原时,所遇反抗寥寥,反而每到一地都受到百姓们的欢迎。
就这样,连强大的蒙古人,也要攻打数十年才能攻打下的北方中原,徐达只用了不到半年就将中原收复。随后,常遇春又将元朝大都攻下,元帝逃往上都。但是,元帝椅子还没有坐热,就被李文忠在半天不到的时间内攻下,元朝皇帝包括大部分贵族都成为了明军俘虏... ...
笔者认为,元朝之所如此快的被明朝灭亡,是因为朱的军队经过十几年征战,和其他朝代的起义军有了本质的不同。
朱元璋在不断的与其他起义军征战中,他对他的军队进行改革,士兵无战务农、闲时练兵、战时为兵,屯粮练兵相结合。他的方针使得他的这支军队不必在依靠百姓供养,并且,战时可迅速动员,可以做预备役的士兵也是无尽的。这也是为什么朱棣北征胡虏南平越南之时,可以在短短的三个月就能集结五六十万大军的原因。
明朝的制度与其它朝代相比,它是既继承了前朝而又超越之。
朱元璋执掌天下后,他为避免以后明朝会发生这种事情,废除了历时数个朝代的丞相百官制度,设立四个辅官,将宰相和尚书省的权利分配到了六部,将皇帝的权利扩大达到了巅峰。之后,他又设立华盖殿学士、武英阁学士、文渊阁学士、东阁学士、文华殿学士等,这也为之后明朝的内阁制度建立了雏形。
由于,元朝法律从建立之初法律不完善,所以,建立之初的明朝,百姓法律意识淡薄,故明朝建立初期的社会并不稳定。朱元璋为解决这个社会问题,就下令:凡是犯了罪的人,如果家中放有《大诰》的就减轻罪罚。他的方法虽然在现在人看来有些简单轻率,但是,正是他的这种方法成了最有效推广法律的策略,正是这种方法使得中华大地再次恢复秩序。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清朝康熙皇帝对明太祖评价为"治隆唐宋"。
朱元璋虽是农民出身,但是,他历经重重磨难,从他出生到他登基为帝的这段时间,他当过农民、做过和尚、当过小兵,笔者认为:正是这些经历让他明白了社会的形式,百姓所需,这也正是他能够统一中华的原因。
首先,他的屯兵制度并非朱元璋所创造出来,这种屯兵制度最先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而后在三国时期又被曹操进行改革。元末起义军中,论富有,朱元璋不及张士诚;论士兵数量、武器先进朱元璋不及陈友谅。
朱元璋之所以能将其他起义军及元军击败,是因为,在屯田制度下,将不缺兵、兵不缺粮,而乱世之中粮就是百姓的性命,朱元璋再实施这样的制度,因此,他才得以在张士诚和陈友谅两强的夹击下立足,并逐渐将所有的敌人消灭。
朱元璋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同时,他也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改革者。明朝以前的朝代,不论是汉人建立起来的王朝或是少数民族建立起的政权,当权者都会设立宰相一职,用来帮助当权者管理其辖下的军政民生事务。但是,宰相在帮助当权者管理国政的同时,它也分割了当权者的权利,这对于当权者的权利产生了威胁。如:汉代梁翼随意干扰朝政、三国曹操控制国权、唐朝李林甫和元载、宋之贾似道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