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商务 >  > 正文
产业规模达1300亿元,重庆驶上智能建造“快车道”_环球快讯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23-03-31 18:46:39
字号:

科技日报记者 雍 黎 


【资料图】

    智能建造已经成为建筑业未来发展的趋势。3月25日,在重庆市涪陵区召开的2023中国(重庆)国际智能建造产业创新大会上,来自智能建造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创业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智能建造的发展前景,推动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创业成果的应用与发展。

    近年来,重庆市智能建造发展迅速,装配式建筑实施已走在西部前列,智能建造试点示范全国领先,智能建造产业已经形成了1300亿元的产业规模。

    传统建筑业亟待向智能建造升级

    一吨重的建筑物料,在物流机器人的托举下,灵活便捷地送到了指定位置;防水黏接砂浆机器人可以在0.5毫米的砂浆铺设精度前提下,实现5倍于人力施工的效率……在大会路演环节,由重庆大学和香港智能建造研发中心带来的十多个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建筑机器人亮相,展示了从高层住宅一体化智能设计到智能数字化尺寸检测、智能装配、机器人施工等一系列智能建造的技术。

    “近年来,以高能耗、劳动密集型著称的建筑业,释放出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迫切需求。”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香港智能建造研发中心主任李泽湘表示,未来建筑业也将围绕节本增效,探索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模式的应用,实现整个行业的数字化改造升级。

    所谓智能建造,是指在建造过程中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和相关技术,通过应用智能化系统,提高建造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减少对人的依赖,提升建设安全性,提高建筑的性价比和可靠性。

    “智能建造是建筑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王树新表示,一个城市的智能建造应该体现在城市建设的全生命周期中,包含智能规划与设计、智能装备与施工、智能实施等,涵盖调研、策划、生产、安装、运维以及拆除在内的全过程,能够实现工程建造全过程数字化模拟、感知、记录、协同,能够提升建造品质、缩短工期、节约资源、控制成本。

    重庆装配式建筑的实施走在了西部前列

    受山城特殊的地形地貌影响,重庆超高层建筑占比较高。长期以来,建筑业粗放式、碎片化的生产方式,带来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

    “近年来,我们将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作为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以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大力实施智能建造,助力‘建造强市’。”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20年,重庆市政府就印发《关于重庆市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加快实施智能建造。随后,该委出台了系列文件,将智能建造作为产业发展重点,引导建筑业企业、互联网企业协同推进智能建造产品研发和集成应用。

    据了解,目前重庆装配式建筑的实施走在了西部前列,面积超过400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装配式建筑占比达40%,荣获国家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称号;智能建造试点示范全国领先,发展全过程BIM技术应用项目1500余个、智慧工地4000余个、数字化建造项目150个;智能建造产业方面,创建6家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引进培育三一筑工、渝建科技、单轨公司、中交一公局等60余家智能建造骨干企业,形成了1300亿元的产业规模。

    涪陵区打造智能建造示范区

    当前,重庆市智能建造已步入发展“快车道”,成为稳增长扩内需、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有力抓手。今年计划培育试点区县3个以上,试点企业5家以上,试点项目15个以上。

    涪陵区作为重庆选定的三个智能建造示范区之一,2022年,该区建筑业总产值达525亿元,增加值达171.62亿元。据了解,近年来,涪陵坚持“科创+”“绿色+”,不仅拥有1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1个“钢结构生产基地”、1个“PC构件生产基地”,还打造了全市首个“全生命周期安全绿色智慧矿山”,以及多个绿色新型建材生产基地。

    由李泽湘教授团队、涪陵高新区、大业科技集团三方合作组建“重庆智能建造产业研究院”已落户慧谷湖科创小镇,同时成立了智能建造产业孵化平台,致力于绿色建筑、智能建造产业等共性基础研究。围绕“新建造”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邀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长江师范学院等高校正共同设立长江科创学院,培养“新建造”科创型人才。

    涪陵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7年,涪陵将把辖区的智能建造产业研究院建成国家级研发中心,基本建成临港经济区智能建造产业园,形成2—3家智能建造龙头企业,培育一家以智能建造技术为支撑的上市企业,力争成为全国首个“新建造”试点示范城市。

标签: